“上火”應該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并不陌生,熬夜過后臉上長痘,吃完火鍋口舌生瘡……苦不堪言!
但是偏熱體質或平和體質的人易上火也就算了,為什么手腳冰涼、特別怕冷的虛寒體質還是經常上火呢?
虛寒體質為什么還上火?
體寒其實也是上火的根源之一。中醫認為,腎主水、心主火。正常情況下,心火向下供給腎陽氣,而腎臟向上滋潤心火,二者相互作用、互相牽制,平衡人體陰陽調和。
但是若心腎不交,即腎水無法上升,心火無法下降以溫腎水,人就會形成上熱下寒體質。
1
心腎不交的原因
①腎陰、腎陽虧虛。腎陰虧虛,難以“上濟心火”;腎陽虧虛,心火得不到滋養。
②心陰虛,則陰不制陽,心陽偏亢,則虛火內擾。
③脾胃虛弱。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,升降功能失調,自然心腎不交。
④濕阻中焦。濕氣過重,堵住中焦,心火和腎水無法下降和上升。
2
上熱下寒的癥狀表現
①上身:上熱是一種虛熱,會有阴精虧虛、虛火上炎的表現,如口腔潰瘍、牙疼、流鼻血、青春痘等。
②下身:下寒會有陽氣不足、虛寒內盛的表現,如拉肚子、腰膝腿軟、手腳冰冷,怕冷等。
上火分虛實,去火要對癥
1
上火有虛、實之分
實火癥狀:起病急,舌紅苔黃、口干便干、面紅耳赤、心煩易怒等。
虛火癥狀:起病緩慢,體質虛弱、頭昏耳鳴、舌紅少苔、口干舌燥、愛出虛汗、消化不良、腰膝酸軟等。
2
對癥去火最有效
苦寒藥適用于祛實火,如黃連、黃芩、連翹、板藍根、蒲公英等。但久服易損傷脾胃。
甘寒藥適用于祛虛火,如金銀花、蘆根、石斛等,養陰清熱,既祛火又不傷脾胃。
預防上火,調理體質很重要
易上火,其實不僅和飲食、作息習慣有關,也和體質密切相關,要改善易上火的癥狀,關鍵是要對癥調理體質!
1
實火人群,清熱化濕
此類人群平時要少吃辛辣刺激、大熱大補的食物,像苦瓜、絲瓜、冬瓜、芹菜等清熱瀉火的新鮮蔬果可以多吃。
三仁湯
材料:杏仁15克、飛滑石18克、白通草6克、白蔻仁6克、竹葉6克、厚樸6克、生薏仁18克、半夏10克,一起燉煮。
功效:可以去肌表濕邪、中焦濕邪、下焦濕熱,宣上、暢中、滲下以解三焦之濕熱。
2
虛火人群,滋陰清熱
此類人群平??梢远喑渣c雪梨、百合、蓮藕、銀耳、山藥等能滋陰清熱的食物。
滋陰清熱飲
材料:沙參30克、麥冬30克、石斛干品3克、細生地30克、玉竹(炒香)30克。煎煮后,代茶飲。
作用:養陰清熱、益胃生津、滋陰補腎、清熱涼血。
3
穴位保健
無論哪種體質,日常都可以試試穴位保健。
足三里
足三里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。按揉該穴位,可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疏風化濕、增強抗病能力。
位置:位于小腿前外側,當犢鼻下3寸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。
涌泉穴
涌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之一。經常按摩此穴,則腎精充足、耳聰目明、精神充沛、腰膝有力。
位置:涌泉穴在腳心,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。
手法: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穴位,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,以穴位感到酸脹為度,按揉2~3分鐘。每天操作1~2次。
(文章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
評論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