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石家莊市第一醫院
親朋好友相聚其樂融融,在品嘗美味佳肴時如果您 “無肉不歡”痛風就有可能悄悄盯上您,突如其來的疼痛碰不得、摸不得、走不了路市人民醫院專家教您遠離痛風吃得美味又健康.
43歲的王先生和親朋好友相聚,連著喝了三天酒,早上起來發現右側大腳趾腫的厲害,還特別疼,走不了路,趕緊到市人民醫院范西路院區內分泌三科就診。
經安艷榮主任詳細問診,原來王先生這幾天飲食都是大魚大肉,經常熬夜,沒有好好休息,前一晚跟朋友吃了海鮮、喝了啤酒,各項檢查顯示,王先生患有痛風。安艷榮主任制定了治療方案,叮囑了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的注意事項,沒過幾天,王先生腳趾腫痛很快得到了緩解。
聽醫生說痛風是怎么回事?
痛風是因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,主要特征是血尿酸增高(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)。
它一方面與人體中代謝尿酸的酶類有關,另一方面和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。喜歡吃高嘌呤食物,會造成尿酸水平過高,長時間尿酸水平過高會導致尿酸結晶,尿酸結晶在人體關節沉積,就會出現痛風。
痛風的癥狀是什么?
痛風起病急、變化快,常在夜間發作,關節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和功能障礙,疼痛劇烈,6小時內可達高峰,大腳趾關節疼為最常見,隨著病情的加重,足背、足跟、踝、膝、腕和肘等關節也會受累。尿酸還可以沉積在皮下、腎臟、尿路等,引起痛風石、高尿酸性腎病、尿酸性腎結石等。
痛風患者的飲食會有哪些誤區呢?
誤區一:將動物蛋白等同于高嘌呤食物
動物蛋白中海鮮和動物內臟屬于高嘌呤食物,而一般的肉類屬于中嘌呤食物,牛奶、蛋類卻是低嘌呤食物。
因此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患者進食肉類時,應盡量避免食用海鮮和動物內臟,雞鴨魚肉等中嘌呤食物適當吃,牛奶(酸奶不行)和蛋類可放心吃。
誤區二:將素菜等同于低嘌呤食物
果蔬類的嘌呤含量與動物肝臟、海鮮、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相比,總體來說確實要低一些,但有些蔬菜并不屬于低嘌呤食物。
所以痛風患者要控制菠菜、蘆筍、紫菜、菌類、豆類及其制品等含嘌呤較高的素菜類食物的攝入量。痛風急性發作期少吃或不吃,緩解期減少進食次數和進食量即可。
誤區三:喝湯比吃肉好
嘌呤易溶于水,在烹飪過程中,大部分溶于湯中,因此各種肉湯、菌菇湯嘌呤含量極高。痛風患者應避免喝湯,尤其是肉湯、菌菇湯。
誤區四:啤酒、茶水、咖啡有利于尿酸的排出
啤酒本身含有嘌呤,且酒精代謝可以使尿酸排泄降低。而濃茶水、咖啡等飲料有興奮自主神經的作用,更有可能誘發痛風發作。
痛風患者應多飲水,一般每天至少要達到2000毫升,伴腎結石者最好能達到3000毫升,但腎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異常者,要根據病情限制水的攝入量。飲水宜選用白開水、礦泉水、果汁或淡茶水。
內分泌三科安艷榮專家團隊
安艷榮:內分泌三科主任,主任醫師。河北省健康教育與康復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
團隊擅長: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治。甲狀腺疾病、內分泌性高血壓、垂體疾病、矮小癥、腎上腺疾病、骨質疏松癥、不明原因消瘦、痛風、妊娠相關內分泌疾病、電解質代謝紊亂的診治。
內分泌一科任巧華專家團隊
任巧華:內分泌一科主任,主任醫師,教授。河北省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常委。
團隊擅長: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的診治。甲狀腺疾病、內分泌性高血壓、垂體疾病、矮小癥、腎上腺疾病、骨質疏松癥、肥胖癥、不明原因消瘦、痛風、妊娠相關內分泌疾病的診治以及高鈣、低鉀、低鈉血癥的救治。
內分泌二科趙志剛專家團隊
趙志剛:內分泌二科主任,主任醫師,碩士研究生。石家莊市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
團隊擅長: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,尤其糖尿病足病的診治、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的體重管理,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甲狀腺疾病,內分泌性高血壓、垂體疾病、生長發育(矮小癥)、腎上腺疾病、痛風等疾病的診治。
內分泌四科張力雙專家團隊
張力雙:內分泌四科主任,碩士研究生導師,副主任醫師。河北省老年醫學會理事、河北省生命關懷協會理事、河北省急救醫學會糖尿病與肥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。
團隊擅長: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常見病及疑難重癥的診治,糖尿病早期并發癥篩查,并對其他內分泌疾病如矮小癥、下丘腦-垂體疾病、甲狀腺疾病、高尿酸血癥與痛風,內分泌性高血壓等疾病的診治。
內分泌五科蔡靜專家團隊
蔡 靜:內分泌五科副主任,副主任醫師。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。
團隊擅長: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,包括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、腎上腺疾病、內分泌高血壓、痛風、肥胖、骨質疏松、妊娠內分泌代謝?。ㄈ焉锾悄虿?、妊娠甲狀腺疾?。┑脑\治。尤其擅長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。
內分泌六科吳韜專家團隊
吳 韜: 內分泌六科主任,主任醫師,教授,碩士研究生導師。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常務委員,石家莊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。
團隊擅長: 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的診斷,糖尿病及其并發癥,甲狀腺疾病、內分泌高血壓、垂體-腎上腺軸系統疾病、兒童矮小、性早熟、骨代謝疾病、高脂血癥、甲狀旁腺疾病的診治。
稿件提供:內分泌三科 安艷榮
圖片:于???李孟澤
編輯:郭瑞熙
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,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。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,請及時聯系我們(郵箱:guikequan@hmkx.cn)
評論列表